1986年一个普通的下午,兰州大学校园里,86级入学的新生正在中心花园举行集体入学教育。
几个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青年踌躇满志地约定,“今后出去做企业就要取名隆基”。
那时,光伏发电在整个世界还是“昂贵能源”的代表,距离光伏发电产业化策源地德国颁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法》还要再等14年;那时,号称“太阳能之父”的马丁·格林,还带着学生在被称为光伏产业“西点军校”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实验室里,想尽办法刷新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那时,也不会有人能把这几个学生,与日后横扫全球光伏产业的巨头联系在一起。
三位兰州大学同班同学创办的隆基绿能,单晶硅片在过去十年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组件在过去六年出货量累计稳居前两名,早成为全世界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
大西北没有东部地区的商业繁荣和众多人口,只有广袤的戈壁、沙漠,就连985大学也仅有兰州大学这一所。
其实,兰大的实力并不差,特别是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光伏产业中响当当的角色,他们不光拥有行业中的大佬地位,甚至颠覆了欧洲人创立的光伏发电的技术路径,改写了全球光伏产业的版图。
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中国的产业占比都在90%以上;
在技术创新上,光伏电池量产的效率已超越了26%,实验室效率甚至突破了34.7%,让光伏发电成了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之一;
要说清其中的关联,我们得先从光伏发电的单晶硅和多晶硅这场技术路线之争讲起。
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就研制出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是在这之后的50多年时间里,无论是欧洲开始大规模商业光伏发电,还是中国光伏公司开始起步,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光伏企业,走的却都是“多晶”的技术路线。
原因很简单,尽管光电转化效率低,但是多晶硅这条技术路线,技术门槛低,前期投入相对较少。
在中国光伏产业拓荒者中,起初也是走的多晶技术路线,最有名的“扬中三杰”既是同乡也是同学,而他们的老师就是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
2005年,当隆基绿能的创始人,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李振国给自己同班同学钟宝申打电话,说起自己想买点美国二手单晶炉,准备开始进军光伏产业的想法时,“扬中三杰”之一的施正荣,已经把自己的公司做到了在美国上市,并取代荣智健成了中国首富。
也是从那几年开始,被几家国外公司把持的多晶硅材料开始缺货,价格不断疯涨,从2004年每公斤30美元疯涨到2008年的475美元。
在“拥硅为王”的年代,李振国和他的团队也曾犹豫过走单晶硅还是多晶硅的路线。
最终,经过缜密的技术分析,他们放弃了更容易赚到快钱的多晶,选择了技术难度高而且投入更大单晶路线。
他们的选择,改变了全球光伏产业的走向,也切实促成了中国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从9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营741厂拉单晶硅棒开始就一直在相关领域做研究的李振国,开始研究起光伏行业未来的技术路线。
他们分析到就算多晶铸锭哪怕降到0成本,单晶在每度电的成本上仍然能有优势,最后他们从技术的角度得出结论,未来光伏发电的主流路线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取消了太阳能补贴,国外多晶硅订单锐减,价格狂泻90%。
2011年,西方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包括“扬中三杰”在内的国内多晶巨头们都没能度过那个冬天,而坚守单晶硅的隆基等到了它的春天。
李振国和他的同班同学钟宝申,还有后来加入的李文学,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隆基“光伏三剑客”。
2022年11月,隆基创造了晶硅电池转换效率26.81%的世界纪录;2024年5月,27.3%的转换效率刷新了世界纪录;2024年10月,隆基的晶硅组件以25.4%的效率,打破海外光伏品牌长达36年长期垄断的效率纪录。
这些纪录的背后,除了同是兰大物理系毕业的隆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徐希翔,研发团队中还有非常多兰州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长驻科研人员的身影。
比如隆基最“怕”的对手——TCL中环新能源,此公司的副董事长沈浩平同样也是兰大校友,而且在技术方面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这位李振国的师兄也是个技术派,在隆基发展的早期,李振国没少去找沈浩平请教技术方面的难题。
前几年沈浩平还带着团队研发生产出了全球首创的G12太阳能单晶硅片,创新性地把半导体领域的晶圆技术用在了光伏行业。
比如说做光伏逆变器等新能源电控系统的禾望电气,这家年营收37亿,国内新能源领域最存在竞争力的电气企业,创始人韩玉是兰大物理系82级的校友。
还有业内响当当的连城数控,这家主要做光伏与半导体晶体硅生长加工设施的企业,突破了日本之前卡咱们脖子的金刚线切割设备和技术,帮助隆基把硅晶切片的成本从2005年的五六块钱,打到2020年每片3毛钱的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李振国的同班同学,早在2003年隆基绿能前身新盟电子初创的时候,就拿钱投资帮助李振国渡过了难关,至今也还是隆基的第4大自然人股东。
从全球视角来看,兰州大学的化学学科排名ESI全球前1%。2023年ESI排名显示,兰大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127位,国内第15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稳定位居全球化学学科的前300~400名区间。从国内排名看,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兰大的化学是A-级(全国前5%~10%),国内高校排在12~24名区间。软科的学科排名全国第14名。
这一路径不仅破解了绿氢储运难题,更关键的是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光伏发电带来清洁能源,环境治理把沙漠戈壁变成绿洲,种植又让当地的农牧民增加了收入。
QQ客服
电话咨询
027-87462688
电话咨询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至18:00留言咨询